找到相关内容91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

    变成内在的,把内在的变成外在的。最后,这三种理论都认为意识有直觉的功能。弗洛伊德和荣格都认为,所谓意识就是对外在事物和内在无意识的直觉或直接观照;而佛教唯识论所说的意识(分别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识相应的意识)或独头意识(不需以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识为中介,直接认识阿赖耶识内在种子的意识),其中都有很大的直觉成分。  当然,这三种意识理论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。其一,佛教唯识论的意识理论,在承认...

    李兴武/丁炳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3640837.html
  • 《新唯识论》第五章 成物

    则时相起。又有物相故,必计此物扩展。若无有扩展,亦即无物。然于物计为扩展,即空相起。所以说时空相缘物相始有。”84时空观念的产生与心意识的秘密有着甚深的关系。识现起外境之时必然引动意识与之同时起念,...恒转:浑一的意蕴浩翰无涯,空空如也,一旦与新薰种隐涵的经验记忆相合即变现一本万殊的意识现象。第六识的相分在现起之际已经受到纯白之意的加工,所以通过内心忆持永远也无法复现识之直感。   诈现为物的相状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3542998.html
  • 人间的佛教

    判断与认知的能力;第六意识是通过根产生意,有认识、分别的作用,称为意识。另有在定中、梦中或狂乱中不须通过前识而产生的分别认识作用,称为独头意识,这是后来唯识学才讲到的。   (三)贪、嗔、痴三...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种感官;六尘是它们的认识对象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(心理活动)。   3.十八界:界是界限,有范围的意思。十八界是十二处之外,加上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六识。五蕴中的...

    法鼓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244113.html
  • 试论二谛义为龙树学的核心思想(上)

    质独影和无质独影)。性境是前识所缘,是实境,是赖耶识中所藏种子生起的现行(意识中的意识和定中意识所缘境亦属性境);所以唯识学所讲的缘起,实则是在有情八识之间完成的,《成唯识论》将其分为二种,即随...弥勒的瑜伽、无著的法相而成,故后世学者统称为“唯识学”)。世亲以后便有十大论师极力弘扬,使瑜伽唯识学光遍印,这样也使原本没落了的龙树、提婆学受到了激励,从而得到了复兴的契机。但复兴龙树学、创立“中观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144135.html
  • 试论七处徴心

    书,这就说明是由意识所产生的作用。由此可证身心相知。二者并不相离。   以不相离故,则不能说心在身外。故觉了能知之心住于身外,无有是处。   三,执心潜根里:以上二处,非心所在处。故转计心潜伏...不可得。因此,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妄心。   妄心又称妄识。"妄"是虚而不实,即世间学者所说的意识,或思想、意志、抉择,知觉、分析、想象等心理作用。   "识"...

    国芹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5262982.html
  • 因明大疏道(2)

    根)准内证(离分别名言。)次云(长行文)意地(此为证俱意引。)诸自证分(此为证自体分别。)离教分别(此为证修定者。)别名于尘)现取境(识取自境。)余三(意识等。)答各附体(各附境自体。...自体(瓶自体)但意识(此意识。)共相(瓶衣)解局(其玉反)似因(忆念智)似宗(了宗智)先标(论云。有分别智先果后因。)似因(论云。于义异转。)答彼(初说)或复(后说二量影显。)用彼(似因及智。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1738514.html
  • 因明大疏里书(一)

    。缘瓶等智。不称实境。妄分别生。名分别智。准理门论。有种智。一散心缘过云(意识。)二独头意识缘现在。三散意缘未来。四于三世诸不决智。于现世诸惑乱智。谓见杭为人。见阳炎为水。及瓶衣等。名惑乱智。皆非现量。是似现收(云云)除第二智余之四心。皆是意识也。  言若现量境理幽事显者。法将云。色等之上苦空等。名理幽也。色等之事。名显也(云云)  言于境幽显俱明者。法将云。问。因位识。现量缘境。境...

    明诠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1838515.html
  • 章太炎《建立宗教论》疏解

    死无异,云何得有觉寤?云何觉寤之后还复起心?……夫识者,待有尘为其对境,然后识得现起;意虽猛利,于境不见时,亦得自起“独头意识”。然此“独头意识”亦非无端猝起,要必先有“意识”与识同取对境。...果能破除未那意根所生的我法之执又如何能有泛神论一类的倒见。在末那的下意识作用下,第六识开始周遍计度各识之相分从而使赖耶所蓄之种子由净而染。当识现起外境之时第六识随之起念,此为意识;而在外境幻灭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242373.html
  • 百法别释

    ,又承认有内外大种。大种为因,乃生造色,始有境。依根缘境,始生识及时而起的意识意识之后,乃有独行意识。瞑目而思,屏息而想,周遍计度,执有我及神等,尽合事实,尽合真理。而地、水、火、...又给诸部以合理的发展,是研究法   相最初入门的典型途辙了。因此本篇特详位百法体系之中的百法。①    一、心法八种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。眼等六识,即六识界。 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647993.html
  • 略论唯识古、今学的分野

    有用。随其所应识相应心心所,及第八识体,意识,或定心所缘,有实种生者皆因缘变,余无实用但名似色心等,名随分别势力故变。此解为正,无诸妨难。由能缘心任运有力,彼所变相从实种生名因缘变,若能缘心不...境称为性境,是具备一定客观性、稳定性的境界,是识与意识所有的自相境界;亲所缘缘离本质,能缘识独自分别变现的影像境,便是独影境,这种境界只有第六意识中的独散意识才有,属于共相境。由此可见,虚妄分别...

    张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749690.html